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
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
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
务家乡建设发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
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
力军,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用
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现做好我校2024年寒假“返家乡”
社会实践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
二、活动时间2024年1月10日-2月25日
三、活动对象
全日制在校生
四、总体安排
1.突出主题、创新形式。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
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引,引导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
要义,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鼓励以短视频、微小说、故事集、图册、调研
报告等多样化形式展现实践成果。
2.自愿原则、确保安全。实践以自愿参加为主,遵照
“就近就便”原则,结合“云组队”的方式。在保证安全
的前提下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要切实掌握师生
返家乡实践情况,做好实践行程的审核和追踪,切实确保
安全实践、切实实践、杜绝侥幸心理。
3.加强组织、落实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
任人,实践个人或团队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调整实践计划。各学院要落实组织管理主体责
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好应急预案和配套工作方
案。
五、具体内容
(一)政务实践
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
担具体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
(二)企业实践
进一步细化实践岗位挖掘,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
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
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三)乡村振兴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
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
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
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四)公益服务
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
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
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
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五)社区服务
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
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
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
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
理日常工作。
(六)兼职锻炼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
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
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七)文化宣传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
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
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
量。
(八)网络“云实践”
动员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
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
社会调查,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九)“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专项实践活动
根据闽委教办思〔2024〕1 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2023—2024
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
学院团总支、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组建专项实践活动队伍
1 支,集中开展专项实践活动;同时,以辅导员为单位,组
建各学院实践活动小组若干支,返回各生源地家乡,分散
性开展专项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但不于以下实践主题指
南:
1.文明探源篇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强调“没有中华五
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福建省是“多元
一体”的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耀眼星辰”。广大
青年学生可围绕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漳州南靖东溪窑遗
址、昙石山遗址,南岛语族文化、朱子文化、侯官文化、
船政文化等开展福建优秀地域文化文明探源行动,通过走
访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等活动,利用文
物、古籍、文献资源等,探寻文化谱系,传承中华文脉。
2.红色文化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
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
特优势。”广大青年学生要用好《福建红色文化读本》系
列丛书,可赴古田会议旧址、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
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革命烈士故居(旧居)等场所,依托“大思政课”实践教
学基地,挖掘党史中的精神富矿,讲好福建红色文化故
事,传承红色基因。
3.文脉守护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
护传承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广大青年可通过实地考察鼓
浪屿、三坊七巷、万寿岩遗址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
修复情况,了解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海上丝绸之
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生动实践,探寻福建
戏曲、歌舞、书画等文化事业发展历程,学习领悟习近平
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城市建设”
等关系的思考,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
4.“闽人智慧”篇
福建是文化资源富集地带,自古有“海滨邹鲁”之
称,孕育了诸多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广大青年学生可通
过非遗文化、海洋文化、陶瓷文化等为切入点,认真研读
《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你未曾料
想的福建》等书目,开展主题研学、志愿服务、剧目编排
等活动,了解八闽大地上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
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从“闽人智慧”中感
悟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形象,增强文化自信。
5.精神文明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
导,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广大青年学生可通过观看《山
海的交响——闽东抒怀》电视音乐片等文艺作品,深入社
区街道参加志愿服务,了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
新风正气福建“名片”的践行活动,访谈“八闽楷模”等
先进人物以及福建省新时代宣讲师,研究阐释“福”文
化,以青春视角感悟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数字赋能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作出了建设“数字福
建”的部署,明确提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
化”的建设目标,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广大青年学生可调研数字赋能文化创作、文物史料活
化等,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拍摄图片、视频以及数字建
模等多种手段,创作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精
品,探索数字赋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共同绘制网络文明
多彩福建画卷。
7.乡村文旅篇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的
铸魂工程。广大青年学生可实地考察“中国扶贫第一村”
赤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初溪村、“沙县小吃第一
村”俞邦村、“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等地,结合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探讨乡村推动文化资源转化
利用、文化产业链条优化升级的实践路径,思考和探索在
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的青年时代风采。
8.新闻舆论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新闻事业是
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重要任
务。广大青年学生可寻迹《闽东报》复刊、《福州晚报》
扩版等发展进程,了解新闻“月谈会”、新闻“通气会”
等工作制度,结合当地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历史、优势和
作用等,探究党的新闻舆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
重要作用,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重要阵地的
工作要求。
9.交流互鉴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推动文
化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广大青年学生
可围绕闽台民俗、戏曲、茶文化、文学等方面,探寻海峡
两岸青年文化的交流形式,思考以文旅交流为纽带,不断
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要
义;讲好鼓岭故事等,梳理福建改革发展成就、对外交流
文化优势等内容,研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的福建作
为。
各学院团总支要高度重视本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加强
总结凝练,统计基本情况,本专项活动将单列并遴选出优
秀组织学院、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实践个人、优秀实践成
果若干,予以表彰。2024 年 3 月 1 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提
交实践总结报告等相关材料,详见附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成立社会实践
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
任,由宣传、学工、教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构成
成员单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积极配合,提供必要
保障,强化育人资源协同,提高活动参与度和覆盖面,增
强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度重视确保安全,有序开展返乡实践
各学院应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对参与社
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全员安全教育,注重整个实践过程中的
安全督促和保障。提前做好活动安全预案,如遇突发情
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
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要遵守学校和上级有关春节寒假
期间安全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落实
好安全管理工作。
(三)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力
各学院在组织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迅
速在团员青年学生中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官方微信号应进
行深入宣传报道,并做好典型选树,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先
进事迹作为鲜活案例,影响教育更广泛的青年学生。要注
重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打造学院特色活动,并加强与校
外媒体的联系,争取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媒体报道实践
活动。
(四)认真组织,创新实践
各学院要充分重视寒假社会实践工作,做到有计划、
有动员、有指导;要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与实际情况打造院
系特色实践品牌。鼓励学生创新,不局限于建议形式,开
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五) 细心总结,及时报送
返校后,各学院要组织召开“寒假归来论心得”主题
班团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的总结,交流体会收获。
根据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参与团队情况、总结报告撰写情况
等综合表现,做好优秀案例推荐。于3月1日前将院系寒假
社会实践活动图文总结,优秀案例、媒体宣传情况表等相
关材料,发送至校团委。为3月份的雷锋月主题活动做好预
热宣传。
(五)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
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
关推文。
2.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
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 按分
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
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
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
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
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
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
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
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
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
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
家乡。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
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
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
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
先推优活动。
(六)“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专项实践活动
组织形式要求
1.列入教学计划。各高校要认真落实《福建省全面推
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将本次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实践教学安
排,落实学生实践学分和教师工作量评定,制定切实可行
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和指导社
会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推进互融共促。各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尤其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要点,结
合学生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师
之间的配合,以文化实践教学成果反哺教学,推动课程思
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3.深化结对共建。各高校要强化与“大思政课”实践
教学基地对接联系,开发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现场教学专
题。提倡跨区域、跨学校、跨学段联合开展社会实践,鼓
励有条件的高校可就近与中小学结对实践。
附件1:闽委教办思〔2024〕1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
工委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2023—
2024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附件 2:福建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合
集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iEgA8Ir6uASjnfgUkIdSg)
(https://mp.weixin.qq.com/s/_keJoxwVyMBe_RwsrH-rsA)
附件 3:2023 年重点开展县(市、区、旗)名单
附件 4:中国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名单
共青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 年 1 月 11 日
抄送:各学院党总支
共青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年 1 月 11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