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转冷、霜冻初现。此时,草木黄落、蛰虫咸俯,自然界进入深秋向冬过渡的关键期。苏轼以霜降节气为时空坐标,将自然物候、人生哲思与宦海沉浮熔铸词中,展现了士大夫在逆境中的精神突围。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于人生低谷期,但徐君猷并未因此怠慢他,反而待他如上宾,二人交情深厚。这首词便是苏轼在涵辉楼上有感而发所作。“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首句即点明霜降节气的特征——江水水位因寒气凝结而退落,露出江心沙洲。后句“浅碧鳞鳞”以水波粼粼喻江面微澜,与“远洲”形成空间纵深感,构成天高江阔的秋日图景,颇有苏子《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意境。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中的“破帽”暗指谢安“破帽多情”的典故,反用晋代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破帽“恋头”实为对世事纷扰的戏谑式抗拒。下阕“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化用杜牧“但将酩酊酬佳节”诗句,却反转出“断送秋”的悲壮,又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中的“人生如梦”哲学思考收束全诗。
全词以霜降节气为经,以人生况味为纬,使节气物候成为士人精神突围与超越的具象化表达。今日重读此词,不仅可窥见宋代节气文化的精微,更能领悟士大夫在逆境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命智慧。“万事到头都是梦”,但正是这种对梦境的清醒认知,成就了苏轼在苦难中淬炼出的豁达与超脱,使其成为后世士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精神灯塔。
(人文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