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18日,我校在福州闽江饭店举办2025年临床教学师资培训班。此次培训汇聚了来自37家医院的164名临床教师,通过系统化课程和高效交流平台,为提升我校临床教学质量注入强劲动力,圆满完成培训目标。

开班仪式树标杆,表彰先进聚合力
9月17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准时启动。仪式上,副校长黄铭珊宣读表彰文件,对上一年在临床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随后,校长徐伟与黄铭珊共同为受表彰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这既是对获奖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为全体参训教师树立了“以教学为责、以育人为荣”的榜样。




福建省老年医院郑颖主任、福州市中医院周丽春主任作为受表彰代表先后发言。郑颖分享了长期扎根临床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其“理论+案例”的生动教学方法引发共鸣;周丽春则围绕“临床与教学深度融合”展开阐述,彰显了新时代临床教师的育人初心与医者担当。


徐伟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对参加培训的领导、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支持学校临床教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了学校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成果。针对临床教学工作,徐伟提出,“锚定育人根本、精进教学本领、深化校企联动、传承优良作风”四点希望,为全体参训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

课程设计显特色,数智赋能成亮点
1.模块化课程设计,覆盖教学全链条
培训设置“科研思维、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数智化教学、中医传承”五大模块,8位行业专家授课内容涵盖教学理论、课堂管理、实践操作、科研创新、技术应用,体系完整、针对性强。
2.突出数智赋能,引领教学改革前沿
“数智化教学”模块是本次培训的最大亮点。林玉琼副教授的《DeepSeek AI赋能混合式教学》和庄彬彬老师的《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教学实践工作坊》,通过案例讲解和实操指导,展示AI在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临床案例分析与模拟实训中的应用。李淼淼副教授则聚焦《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规范与教学管理》,为参训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改进方案,助力教师从“行家”到“教育家”转变。



3.强调临床思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福建医科大学陈素清主任《立足临床案例,培养临床思路》和厦门大学王斌教授《创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重点讲授了如何将真实病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PBL、CBL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临床推理与决策能力,强化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衔接。


4.融入科研思维,提升师资学术素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明副主任的《全科科研思维与标书撰写策略》课程,结合其多年科研工作经验,从选题、设计到申报,详细讲授了全科科研的思维和方向,系统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构思与项目申请能力。

5.传承与创新并重,彰显中医药特色
福建中医药大学梁文娜教授以《SHIP理念下“HI+AI”驱动的双螺旋升阶教学创新》为主题,详细讲授了其多年来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学校陈铭研究员《“一带一路”上的中医之道》展现了中医药在跨文化传播、国际认可度提升方面的最新进展。


培训成效获认可,协同育人启新程
本次培训以“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实操体验+交流互动”模式,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践带教水平和科研素养,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推动临床教学改革、构建数智化教学新生态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构建了临床教学协同发展平台,促进院校深度融合与资源共享,为未来教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本次培训的重要背景,全国数智基层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工作备受关注。该共同体由福建医科大学、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通(福建)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与我校共同牵头,旨在汇聚政、行、企、校、研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此次师资培训正是共同体夯实人才基础、推动理念落地的一次关键实践,为后续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开展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标志着共同体从组织构建迈向实质运作。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学校深化医教协同、推动同质化教学的一次实践,更是推进“全国数智基层卫生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将继续以临床教学需求为导向,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推动医教协同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医学健康人才贡献力量。
(实习实训中心、医学院)